• 产品分类导航
  • 群基火花机|电火花机|放电机
  • 群基轮胎模火花机|轮胎电火花
  • 群基加工中心|数控石墨雕铣机
  • 台湾建德磨床|建德磨床|磨床
  • 台湾建德铣床|建德炮塔铣床
  • 台湾旭正铣床|龙门加工中心
  • 台湾金和车床|精密数控车床
  • 主新德内外圆磨床|无心磨床
  • 台湾宇青磨床|台湾精密磨床
  • 沙迪克火花机|沙迪克放电机
  • 沙迪克慢走丝|沙迪克线切割
  • 站内搜索
立达公司创办人谈台湾机器人产业

立达公司创办人谈台湾机器人产业(台湾机器人产业

台湾机器人产业

实际探访时迎接我们的不是巨大舰舱或厂房,而是几位公司成员在宽敞的办公室内敲电脑及测试机器人。创办人兼董事长李明达向我们解释,立达软体科技是一间人工智慧机器人设计公司,提供工业用、家用机器人等解决工作及生活需求的方案,目前营收主力来源为半导体业用的机台与机器人,主要客户包含晶圆厂、封测厂等。

机器人的外观设计主要可分为人形外观与机台外观两种:前者有人类灵活的优点,对于各种任务有通用的处理能力,但缺点是速度慢;针对高速或高精度需求,会改用机台外观进行优化以提升速度及精度。

这个钢弹机器人计划会以如挖土机等具备油压系统的重型机具为基底,并考虑到计画执行可行性改造为约三公尺高的机器人,只是在这样的设计环节中,尚缺乏重型机械设计人才,需要有相关经验的高手加入。

不做低门槛的机器人

不同于去年一度打开我们对于机器人设计关注、娱乐噱头满点的美日机器人大战,立达重视的是产品实用性。

简单来说这种娱乐型的机器人黏着度不够高。机器人的实用性和黏着度成正比,娱乐型机器人不够实用,因此黏着度也不会高。设计机器人必须考虑黏着度的概念,是我两年前参访硅谷时的体认。

黏着度高的机器人主要有两种,首先所谓会帮你赚钱的机器人,例如工业用机器人它们能在工厂生产线二十四小时协助装配、搬运等;第二种则是黏着度稍低一点的如吸尘器机器人会帮你节省时间的机器人。

在立达的营收中有一部份就是来自第一种类型的工业用机器人。在机器人之前我做过拍卖 APP,当时入围2012年的 DEMO CHINA,却在简报时被评审质疑根本没有技术门槛。现在我们的工业用机器人专攻高技术门槛、竞争者少的半导体产业,我也常告诉同仁立达的策略就是:不做学生可以做的。硅谷学到的黏着度,与创业竞赛抓住的技术门槛,是他设定立达机器人产品规划方向的圭臬。

工业用机器人:资方最看重的是效益,劳方转型为监督者

我念书时对机器人很有兴趣,毕业将做机器人定为人生目标,之后工作中使用了学过的影像辨识、人工智慧、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等知识,也从工厂生产线上得到很多实务经验。

他说机器人产业结构可大略分为三方,彼此有连带关系。首先资方几乎是效益为上,欲降低人事成本而寻找如立达公司这类技术方,由技术方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则是在机器人市场中较为弱势的劳方,原因在于大量的劳方工作可被机器人取代。

产业界接下来当然是希望朝无人工厂、机器人工厂前进,只是成本非常高昂,会让资方却步,尽管目前的机器人成本有越来越下降,不过幅度依然有限。他说接下来的工厂自动化发展已朝向让原先的工厂生产线改为使用机器人,再由作业员操作与维护机器人。

因此立达针对工厂所提出的协作方案皆秉持机器人是用来帮助人工作更加轻松的工具之原则,考量劳方立场,设计自动化工作系统,由人力监看机器,即劳方转型为修理、管理与监督的角色。然而现在业界有个问题,大家都想导入机器人,但报价单一送出去,就没下文了。我们提出的协作方案,资方计算后若觉得太贵不符效益,是不买单的。

认知落差:产业界 v.s. 民间、实用型 v.s. 娱乐型

聊到近期募资平台掀起的娱乐型机器人热潮,李明达说这其实取决于一家公司本身的目标是什么。例如立达的目标就是能够上柜上市,股价1000元以上。所以我们的产品服务必须达到高收益,单纯以娱乐为导向的话,跟上热潮可能可行,但若要发展成高收益机器人,则需要平台及品牌。

这可能也是产业界与民间的认知落差,市场上绝大部份的玩具机器人获利其实几乎为零甚至亏损,许多技术门槛低的设备业机器人毛利也只有约二至三成。

目前台湾的机器人产业链中,大部分机器人或机台供应商还是以机械加工为主,只有非常少数是以技术取胜,还是有但很少,例如汉民微测科技主要制作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机台,自行研发技术技术门槛非常高,因此可以在产业中取得高收益。

发展开源 Robot SDK 与云端服务 Robot Cloud

立达规划广告、软体授权与云端服务收费,我们很清楚纯做零组件和设备没办法达到高收益。

就是因为有上市和股价如此明确的目标,李明达深知光靠硬体无法把公司带往想要的层级,因此立达将营业项目分为三大部分:内容、开源Robot SDK与云端服务Robot Cloud,以及机器人产品。

第一部分着重经营网路社群,以提供优质的机器人媒体内容,获取广告效益。第二便是 Robot SDK Robot Cloud,前者采开源与商业双授权路线,向商业使用者收取权利金;云端服务则规划订阅模式,使用者支付月费使用服务。另外也持续努力原本的机器人产品开发。只做硬体迟早会碰到天花板,未来,我希望前两项获益能占总收益的 90% 以上。

机器人用的开源 SDK 及云端服务在业界十分少见,李明达认为这正是立达的核心竞争力,参照亚马逊 AWS 云端服务系统的商业模式,从仅供公司内部使用到开放给外界付费授权订阅的发展模式,将此二技术开拓为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机器人开发工具。将客群扩大,不单是代工或设计硬体设备,未来一定得往云端服务与软体前进!因此这两年的机器人与机台设计经验可以算是立达的基础或说跳板,用来证明我们的软体整合研发实力。

立达也将在今年七月上兴柜的前哨训练 ─ 创柜板,接受柜买中心及 KPMG 适当辅导,协助公司内部营运步上轨道,当然也会有人说创柜板绑手绑脚,但我觉得这样可以趁机把公司内部体质及基础打好。那是否有钢弹以外的机器人计划呢?李明达说目前只希望能够在三年内让钢弹计画顺利完成。

机器人产业的愿景

除了机器人是我的兴趣之外,我个人的人生目标是希望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我一个人只有两只手,能够帮助到的人有限。以农业机械、生物产业机电的自动化知识为基础,进入到工业电脑、嵌入式系统手机公司、外商数位机上盒公司,到现在创办立达,结合兴趣及工作设计机器人,我觉得透过设计机器人能够帮助别人完成工作,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时间及能力,去帮助更多人。

就这样我们因钢弹机器人而来,没有看见想像中的电影场景,却透过李明达窥见了台湾机器人产业的现况与限制,当然还有愿景。就像他最后再次强调的,台湾的机器人产业大部分只从事机械加工或生产低技术门槛的机器人零组件,缺乏具备经验的机器人软体工程师、软硬体整合及云端系统整合能力。立达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是透过软体授权、云端服务和软硬体整合产品,找到机器人产业中的新蓝海。

立达公司创办人谈台湾机器人产业友情链接:慢走丝慢走丝线切割日本慢走丝